这台V6排列3.0L机械增压动力的发动机在现在看来似乎很少了,甚至在不少人眼中这是一套即将被时代"忘记"的动力。相比于涡轮增压而言,机械增压没有动力迟滞,兼顾了线性的动力输出以及更好的极限动力输出。H9中所搭载的这套3.0T动力最大能够输出283Ps马力,最大400N·m的扭矩,相比于同样搭载了这台机械增压发动机的HS7而言动力有所下调,不过有趣的是它最大扭矩的输出范围降低到2500rpm-4780rpm,而208kW的最大输出功率也能在4780rpm-5500rpm转速下持续输出,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所以调整了这台发动机的输出转速以及功率,不过从公布的7.1秒加速时间来看也足够出色。
事实上去年在新车上市之后我也在场地中体验了这套动力的加速表现,kick-down之后初段的动力响应足够利索,快速的升档动作也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其中一个优势。
而这次长途试驾则是涵盖了城市路、高速路以及小段山路的综合路况,相比于上次短暂的油门刹车,这次试驾更能够深刻的体验一下它的动力匹配以及底盘表现。
驾驶模式调整为舒适模式,空气悬架调整至标准高度,出发。
初段的油门响应依旧是比较积极的,起步时总会给我一种动力非常充沛的驾驶体验,想要第一个从红绿灯起步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与运动模式下单纯的崩直线不同,当档位进入二挡之后,油门的后半段就变得非常"慵懒",或许也可以把这种慵懒的感觉形容为动力输出线性,不过这种"慵懒"的感觉同样会表现在加速降档中,超车时一脚油门到底,本以为会得到一记重拳,而等来的却是温柔的推倒,虽然动力也上来了,但总觉得没那么"酣畅淋漓"。当然,这台H9在运动模式下就显得足够灵敏,随踩随有的动力响应非常符合我这个年轻车主的驾驶习惯。
不过当我坐在后排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舒适模式下这种动力的输出调校是为了照顾车内乘客的舒适性,无论前面的驾驶员怎样超车加速,坐在后排时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突然让我嗅到了浓浓的商务感。
在两款3.0T动力的车型中都配备有空气悬架配置,在标准高度下,底盘滤震做的非常舒服,就算大的颠簸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弹跳反馈,坐在车内的时候会让我想起美系的SUV产品。不过将近2吨重的车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刹停时的最后一脚一定要温柔,否则就会有一些点头的现象,遇到堵车时不停的起步停车难免会有点晕车。
全彩HUD(抬头显示功能)在三款车型中都有配备,对于日常驾驶而言实用性还是非常高的,一旦你的车配备了这项功能之后,你会发现下方的全液晶仪表就很少被注意到了。
而在日常驾驶中,主被动安全配置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H9发布的五款车中,入门版车型就提供了8个安全气囊在车内,而其余四款车型则是加入了后排侧气囊,共计10个安全气囊。而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以及主动制动系统同样也是在入门版车型之外的所有车型中悉数配齐,不需要再去花钱选装,这一点还是非常厚道的。
而在空调方面同样给出了非常丰富的配置,全系都标配了自动空调、温度分区控制、车载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装置以及PM2.5过滤装置。
而后排同样也是全系标配了独立空调配置。
这块12.3英寸的液晶中控屏同样全系都有配备,并且支持车联网以及OTA远程升级功能,除了常规的导航、音乐以及天气等在线服务之外,智能语音助手也是必不可少的。红旗H9的语音助手除了常规唤醒之外也支持特定词语的免唤醒操作,比如直接对它说关闭音乐/关闭导航,就能够直接实现。并且在全车四个座位都可以直接唤醒语音助手,并不只是驾驶位才能完全掌握它的控制权。不过除此之外,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试驾的这台车并没有连接网络,不过你依旧可以唤醒它下达语音指令,类似音乐或车内控制功能同样可以实现,而现在不少语音助手会在网络断开之后停止相关的语音功能,甚至一些基本操作都不能保证。
由于前置后驱的驱动结构设计,虽然试驾的这台车型并不是顶配的四座版车型,但中央地台的隆起高度实在没办法控制,中间也只能勉强坐下一个小朋友,像我这样180cm身高的壮汉坐在中间位置就比较难受了。两侧坐垫的填充非常到位,在臀部与腰部都会有很好的支撑感。
打开中央扶手之后,这台H9的"隐藏"功能就完全的展现给我,两侧座椅都支持头枕、靠背以及坐垫的分别调节设置。并且都有配备座椅加热、座椅通风以及座椅按摩功能,这种感觉就像是坐在MPV的后排一样,而副驾驶座椅调节的按键也被放置在了最前端,便于操作。
关于红旗H9的设计部分,你可以从外观就看到它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不论是在产品设计亮点的命名方式上,还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贯穿了两侧灯组以及直瀑式前格栅的日行灯设计非常具有辨识度。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大气、高级的气场,更适合于很多商业需求。
对了,矩阵式的LED头灯同样是全系标配的一项配置,同时还有LED光源的雾灯也在全系都有配备。
进入车内之后,三幅式的方向盘造型也显得非常主流,还提供了方向盘加热功能。多功能按键的设计很有意思,除了两侧压纹的滚轮之外,其余按键更像是触控式按键,但实际上手之后却是实体按键,按压反馈稍微有点生涩,包括滚轮的质感也同样是比较涩的。
整个内饰的用料上是足够扎实的,甚至可以说是扎实到肉眼可见,真皮缝线包裹、金属、钢琴烤漆、真皮、Alcantara翻毛皮以及类似丝绸质感的复合材质,层次分明,不会给我太多想要挑剔的部分。不过每当我上手拨动空调按键、旋动旋钮的时候,手感的反馈还是欠佳一些,设计没说的,但这样的细节部分依旧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