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暑假,正逢酷暑,有一个小男孩在路边咬着“绿舌头”雪糕降暑,忽然,一辆银色越野车打破了他被横平竖直的线条所构建的汽车造型认知......
只见圆润车身拖起一道长长的尘焰。混沌之中,闪现着一个“H”的斜体Logo。那一刻,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叫途胜,只是看着那幅与众不同的身形有些入迷。
同一时期,五代索纳塔在国内风生水起,三代伊兰特穿梭于大街小巷,圣达菲也被大量采购作为公务用车。
那个时期的现代是发光的,并且在消费者心中也越来越有份量。
巅峰出现在16年,北京现代年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14万辆,同年,东风本田的年销量同比增幅为47.44%的情况下,仅比北京现代的一半略高一点。
17年开始,北京现代销量开始持续下滑,18/19年销量分别为79万辆、71.6万辆,同比下滑率为3.7%、9.4%。截止到2020年北京现代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为2.59%。
同一时期,一簇中国品牌开始发光发热,死死咬住紧凑型轿车、SUV这两个主战场,推出了诸如哈弗H6、长安CS75等“销榜钉子户”。
如今北京现代的光芒似乎远没有以前那么耀眼了,是什么遮盖住了曾经的那些光芒?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试驾了北京现代第五代途胜L(2021款 途胜L 1.5T TOP旗舰版)。
不同于历代车型,第五代途胜多出来了一个“L”。
是那个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的“Long”吗?从后排的乘坐感受来说,这个“L”正合此意。
然而官方想表达的意思似乎更像是“Luxury”(奢华的),来自于尼亚加拉大瀑布设计灵感的内饰,整体造型虽说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触感上还是同级别常规水平。
除了这点,在装配工艺上我也发现了一些“小端倪”。
当我不小心碰到中央扶手时,这个区域发出了“咯吱”的异响(试驾的两台车都是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媒体试驾车的原因)
人机工程学上也有点小瑕疵,手臂放置在中央扶手稍作休息时有误触扶手箱开关的可能。
这次的顶配车型售价为20.18万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并不便宜。
这样的定价理应有着丰富的配置,同时这也是韩系车一直以来的优势,但如今同价位的中国品牌竞品反倒是把这点发扬光大了。
具体来说,座椅只有加热没有通风,分区空调也没能配上,如果副驾坐个女孩子,怎么体现出对人家的人文关怀呢?
另外,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与中国品牌同级别竞品略有差距,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车机仅支持CarLife不支持Car Play,是不是考虑到大韩民国的人民只用三星手机呀!
此外,该车全系配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干式双离合 ,所有车型的动力系统在功率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着眼于当下,大家其实对于三缸机和干式双离合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而竞争对手也不乏采用2.0T发动机+8AT这样更吸引人的组合。
个人希望厂商能在后期针对这一点做出一些改进,以便进一步提高产品力,因为现实往往很残酷,按照女孩子的逻辑来讲:“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最起码应该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实际体验下来,(舒适模式下)这套动力总成加速感受中规中矩,低扭表现一般,大家担心的变速箱抖动问题大概会发生在800-900rpm这个区间内,个人感觉这个抖动尚且还可以接受。
虽然可以切换至运动模式或者使用换挡拨片,通过强制降挡来弥补动力上的欠缺,但与此同时发动机“嘶鸣”也会产生一些噪音。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我太过苛刻或者此次试驾过程是否带着“有色眼镜”?
但是看看大洋彼岸2021款美规版TUCSON的动力配置,多少会让人有些心理不平衡!
不经意间翻图册时,美规版这些丰富的配置让我有些眼馋。
吐槽了这么多,就没有表现好的地方了吗?
其一,无论是前排座椅还是后排座椅,乘坐舒适性都能令人满意,这辆车给到你的舒适性并不是通过“软”,而是在保证承托性的基础上,给足你支撑,后排座椅也支持多角度可调。
其二,NSCC(官方的叫法,与ACC自适应巡航本质区别不是不大)表现不错。方向盘的转向手感比较轻盈,高速自适应巡航状态下,方向盘微调的动作比较丝滑(相较于上周刚刚试过的宋PLUS DM-i)。
其三,这辆车的整体外观设计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总结起来就是犀利之中带着一丝的野性。
第七代伊兰特出来之后,我对现代重回辉煌还抱有一定的期望,但试驾完途胜L,我不禁又为曾经很喜欢的品牌感到着急......
今非昔比,合资品牌不再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取而代之的是,大家辛辛苦苦赚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一味追求配置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真实诉求往往是:货比三家,总有一款适合我。
究其光芒逐渐黯淡的原因,对内,现代高层频繁的人事调动以及决策失误已经影响了营销策略以及整体的产品布局;对外,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与良性循环无疑是给诸多合资品牌有力一击!
那辆童年的银色越野车仿佛还在,但现实是那个小男孩已经长大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时间似乎很紧迫了”,这句话送给现代也送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