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七年前,唐就在四处“打打杀杀”,而这让大家对比亚迪有了个常谈的词汇:加速。
几年过去了,比亚迪很显然是“死性”不改,在车辆加速能力上的自信丝毫不减当年!看

并不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以及e平台3.0的一系列技术,都是这么多年来比亚迪默默耕耘的成果。而今比亚迪销量的暴涨,跟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中国汽车品牌都把自己的形象翻新了个遍,手里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招牌、资源,但像比亚迪偏向于“自给自足”的还是少数。
最近,比亚迪又拿出了一个全栈自研的技术——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
要知道很大一部分品牌、车型的主动悬架系统,都是通过从博世、采埃孚等供应商采购而来。比亚迪这套系统之所以叫DiSus-C,就是因为这是国内首款全栈自研主动悬架,这是一套自己的技术。

有朋友会想,很多大厂都是直接从供应商那里采购,节省研发资金、时间不是更好?直接采购成熟的技术、方案确实方便,但有两个问题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就是供应上被“卡脖子”,这种情况在国内某些造车厂商身上就遇到过,因没能及时得到供应而影响了新车交付。另一个是无法做到更高的匹配,就比如说我们想要供应商做某些方面的适配、改进,很多时候会被研发调校周期长,赶不上你的新品发布等借口被拒,这也是一种无奈。
要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窘境,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是一条好出路,而比亚迪这么多年一直没在这条路上迷失过!
从2009年开始技术布局,到2022年大规模量产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比亚迪又实现了一次突破。对于消费者而言,利好的是可以在20-30万的市场区间,可以触碰到一直被奉为高端专属的电控主动悬架。
其实电控主动悬架并没有多神秘,它带来的效果往简单地说:就是可以根据路况实时调节减震器阻尼。

按照官方的描述,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是一套会思考的主动悬架系统。
硬件上,主要有前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后轮两个悬架高度传感器,以及一个IMU(6轴陀螺仪集成在控制器中)、四个电控减振器。软件上,有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天钩底盘控制算法加持。
从数据上说,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通过毫秒级控制、响应,可为悬架提供每秒上百次的调节。经比亚迪测试,主驾座椅导轨垂向振动峰值可降低近12%,后排座椅导轨垂向振动峰值降低约为22%。
同场地体验搭载与未搭载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的汉DM-p之后,不难发现这套电控主动悬架的存在感很强,特别是在通过连续减速带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底盘传递到车内的震动要柔和且从容很多。冲击感被弱化之后,自然是在舒适性上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除了舒适性的提升外,DiSus-C智能电控悬架也能够给车辆操控性加分,其提供了运动、舒适两种风格选择。在运动模式下,主动悬架会变硬来保证操控,就像在连续绕桩或者麋鹿测试的时候,支持内外侧悬架软硬的主动调节,以此带来更好的支撑性,使得车辆有一个不错的动态稳定性。此外,在急加速或者制动的时候,在抬头、点头的抑制上也能够体现出主动悬架的价值。
正因DiSus-C智能电控悬架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所以在后续做匹配,比如说与ESP、ABS等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协作方面,会有着更高的自由度,以及带来相对更高的安全性。

目前,汉DM-p、汉EV创世版四驱尊享型、汉EV千山翠限量版均搭载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后续自然会有更多的比亚迪车型,亦或是其它厂商的车型搭载这套主动悬架,毕竟比亚迪是一个满足内需的同时,还有搞对外输出的企业。
一步一步地打破技术封锁的比亚迪,可以说是这些年让人改观最大的自主汽车品牌之一。均价达到25万+的汉家族,在2022年11月售出了31786辆,已连续3个月突破3万大关。虽然不否认其中有部分是网约车,但即便如此,身为自主中大型轿车的它战绩依旧出彩。

这背后不正说明一个问题:比亚迪已然收获了极大的认可!
从刀片电池到e平台3.0,再到如今掌握主动悬架核心科技推出了DiSus-C智能电控悬架,那么动作频频的比亚迪,下一场会是什么表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