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比亚迪的宋PLUS DMi和哈弗枭龙MAX的Hi4之间纠结,不知道该怎么选?希望能给一些建议。
比亚迪DMi的P1+P3双电机结构+单挡减速,凭借其城市工况下的低油耗、平顺性以及静谧感,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即使它有高速和山路上不算节油、单挡结构可能失速、以及馈电下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对90%城市使用的用户来说不影响主要体验。因此销量上DMi现在是王者的存在。
跟DMi相比,哈弗枭龙MAX的Hi4其实是定位和取向不太相同的一套技术。那么Hi4能否终结DMi的强势地位呢?是不是家用的更优解呢?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柠檬混动跟DMi的区别
要说清楚哈弗枭龙MAX,必须要从长城的柠檬混动开始说起。说清楚了根源,你也就能明白哈弗枭龙MAX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而DMi第一它通过197匹电机覆盖了城市工况,因为电机一方面低速下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因此不会有动力匮乏的感受。第二,电机可以自行调速变扭,而且调速过程相比机械变速更加平滑无感,而且发动机在时速六七十以下,基本不介入也不会有噪音和震动,因此这台车开起来在城市里非常接近于一台增程式电车。
但是这个技术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就是馈电下动力不足,宋PLUS DMi在满电下零百可以跑到7秒多,
两种技术对比,区别就在于发动机“解耦”轮端的程度不同。DMi解耦程度高,发动机直驱少。而柠檬混动相对解耦程度低,直驱要多一些。
所以DMi抓住了用户的痛点,而在城市场景下柠檬混动无论油耗还是NVH都不占优。销量上失败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我们看到最新宋PLUS DMi冠军版将纯电续航直接提升到了110-150公里,也是为了规避它在馈电下动力不足的短板,让用户尽可能有更多的用电冗余,进一步提升发动机解耦轮端的能力。既然1.5L在一些工况下保电能力差,动力输出不足,那我干脆就把电池做大。当然价格也提高了不少,割韭菜的嫌疑较重。
发现柠檬混动走不通,Hi4就应运而生。作为换代产品它能否解诀原有的问题呢?
Hi4能解决发动机解藕轮端的能力吗?
Hi4是在原有柠檬混动2挡DHT的基础上,将P1+P3结构换成了P2+P4。一般DHT前轴有P1和P3两台电机,P1电机连接发动机负责发电,P3电机负责放电。而Hi4在前轴只放了一台P2电机,既发电又放电。后轴的P4电机就是动力电机负责主要驱动。
Hi4的运行场景简单说就三种:(1)有电时全程EV行驶,发动机基本不动,前后电机同时可以驱动。(2)馈电时中低速行驶,P2电机发电,P4电机放电,是一台增程式的后驱车。(3)馈电下需要更大动力工况时,发动机通过2挡变速器进行直驱,一部分机械力驱动车轮,一部分机械力带动前电机发电,电量输送到后轴电机,发动机和后轴电机可以同时驱动。
所以这台车在馈电下,也可以实现前后轴的四驱驱动。目前从这台车的实测来看,馈电下也是可以实现越野的,原因就是前轴输出电流可以支持后轴电机的输出。但因为是随充随用,想长时间越野,指望后轴长时间大功率输出恐怕会有问题。
所以不难看出Hi4只是将柠檬混动的两台电机换了位置,而且前电机承担的工作还更多了,控制逻辑也变得更加复杂,但本质上并没有质的区别。
另外,如果这套2挡变速机构的软件控制逻辑不改变的话,意味着发动机解藕轮端的能力没有提高,也就意味着馈电油耗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而更长的动力传输距离也导致效率的降低。从车友发布的提车作业看,这台哈弗枭龙MAX的表显达到了油耗5.3L、电耗8度左右。按照一升油等于3.3度电的油电转化效率,等效能耗相当于百公里7L多油耗。相比宋PLUS普遍在5L多,油耗还是要略高的。
但是,油耗高了一两升,换来了更好的动力、后驱和四驱的体验,能开着它去飘移、能越野,特别是哈弗枭龙MAX的四驱是通过前后两个动力源来实现,而非传统的机械连接式四驱,还需要一个动力从前轴到后轴的传递过程。加上电机的控制都是以毫秒级为单位,因此四驱的反应要更快、更精准。在雨雪湿滑路面开起来相比也机械式四驱也更有信心。这是不是更划算呢?这要看你的立场和需求。虽然就从下图这个悬架结构看,它可以把宋碾压在身下摩擦,完全是一款更有诚意的作品。不过目前市场的主流需求是油耗和近乎纯电的驾驶体验,因此Hi4我个人认为还是很难颠覆DMi的强势地位。
我观察电混市场当下的一个基本逻辑是:虽然是混动,但大家都希望开起来无论是能耗还是体验,都尽可能接近一台电车。谁的发动机和轮端的解藕能力更强,谁就更受欢迎。所以要取代DMi,除非出一个比DMi解藕能力更强、或者水平相当但成本更低的电混系统。
最后还想重申一个我反复表达过的观点,我们这个市场里,存在一种误导的倾向——那就是以馈电油耗作为衡量一切技术好坏的标尺。馈电油耗高一点,再复杂、再先进,也是落后的技术。馈电油耗低一些,哪怕结构和逻辑再简单,哪怕存在一些硬伤,也是先进的技术。这中间既有DMi技术本身强势建立的国人认知,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水军的推波助澜。因此建议大家客观看待,每种技术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板。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来选择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