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产,就不得不提到轩逸。凭借省油、耐用、保值和舒适的特点,轩逸在2020-2022年这三年里成功连续荣膺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自从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500万车主,成为日产在华的明星车型。
然而,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动力、智能化和智能驾驶辅助成为新的关注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日产轩逸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了产品力更强的超混电驱动版。
很多人对这款超混电驱动版的轩逸很感兴趣,想知道它与丰田的双擎相比如何。尽管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竞争对手稍晚一些,但日产的e-POWER第一代产品已经在2007年首次发布。经过16年的发展,中国版本的轩逸超混电驱动版已经采用了更加成熟的第二代e-POWER技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轩逸超混电驱动版,那就是“一款无需充电的电动车”。
轩逸超混电驱目前共有5款不同配置可供选择,价格从13.89万元到17.49万元不等。通过与当地4S店的咨询,我了解到该车享有相当大的优惠力度,整体性价比较高。在本评测中,我们将针对外观、内饰、智能车机、空间、智能驾驶辅助和超混动力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这款车的实力如何,是否能延续轩逸的销量王传奇。
轩逸超混电驱的前脸设计采用了全新的中网设计,并且通过点阵状镀铬装饰和水晶logo的运用,提升了整体的精致感。此外,与车灯相连的设计也增加了前脸的视觉宽度,呈现出低趴运动的形象。这样的设计确实使轩逸超混电驱在前脸这个维度上与大哥天籁相似,增加了品牌的统一性和辨识度。
轩逸超混电驱在侧面采用了全黑的A柱、车顶和后视镜设计,这种撞色设计不仅增加了时尚感,还有效降低了视觉中线,使车身线条更加修长和流畅。同时,它在尺寸方面也同样具有优势,其长度为4652mm,宽度为1815mm,高度为1447mm,轴距为2712mm。这样的尺寸在紧凑级轿车中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乘客提供了更宽敞的乘坐空间。整体来看,这样的侧面设计和尺寸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轩逸超混电驱的外观魅力和乘坐舒适性。
轩逸超混电驱在尾部采用了LED尾灯设计,并且内部细节丰富,还加入了熏黑效果,这样的设计使尾部更加精致和时尚。此外,它还采用了隐藏式排气设计,下包围的造型勾勒出排气的形状,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层次感。
内饰:用料考究,车机智能化表现不俗
轩逸超混电驱的内饰紧跟潮流,采用了与外观接近的蓝黑配色,整体呈现出素雅的风格。在仪表与中控屏的布局上,与纯燃油版相同,没有过度追求极简设计,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这样的设计使操作更加安全便捷。这样的内饰设计不仅符合当下的潮流趋势,还提供了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使驾驶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控制车辆功能
轩逸的中控屏应用了大量的皮质包覆,并采用了双缝线处理工艺,这样的设计使中控屏不仅在外观上显得高级,而且在触感上也更加舒适。皮质包覆和双缝线处理工艺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中控屏的质感和品质感,让驾驶者在使用中能够感受到更高的豪华感。
轩逸的中央电子挡杆区域应用了金属拉丝样式的面板,并辅以钢琴烤漆高光工艺,这样的设计使整体呈现出精致的感觉。金属拉丝样式的面板赋予了中央电子挡杆区域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而钢琴烤漆高光工艺则增添了一份光泽和豪华感。此外,拉丝面板的设计还能有效避免指纹和细微划痕的沾染,保持了面板的整洁和美观。
轩逸超混电驱除了两个常规的Type-C充电接口外,还提供了手机无线充电面板。这个无线充电面板具备15W的充电功率,虽然相对来说不算太高,但能够完美适配苹果和安卓的手机无线快充,充电速度要比一般的车载充电接口更快。
这样的设计使得驾驶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给手机进行充电,无需使用充电线,只需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面板上,即可实现无线充电。同时,充电功率的提升也能够加快充电速度,让驾驶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电量。
轩逸超混电驱采用了双温区自动恒温空调系统,并保留了全套实体按键,同时还有一小块屏幕显示空调相关设置,以减轻中控屏的负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极简主义”趋势下显得难得可贵。
另外,通过手机日产车主app可以远程开启车辆的空调系统,这一功能在夏天特别实用。当车辆停在太阳底下时,车内的温度会非常高,即使开启空调几分钟也难以降温。通过远程开启空调系统,可以在车辆启动前几分钟开始制冷,提前降低车内温度,提升驾乘舒适性。
轩逸超混电驱的12.3英寸中控屏采用了悬浮式的设计,内置NissanConnect超智联CCS2.0+系统,常用功能以卡片式的方式布局在主页,扁平的设计也让它能够显示更多的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他的屏幕显示清晰,滑动起来较为顺畅,而且在智能化、语音识别、车家互联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轩逸超混电驱配备了自带的行车记录仪,这样的设计有一些优势。首先,自带行车记录仪避免了后期改装线路导致的安全问题。由于行车记录仪是与车机系统一体化设计,因此无需额外安装线路,减少了改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其次,自带的行车记录仪能够与车载语音系统结合,实现语音拍照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用性非常强,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让行车记录仪进行拍照,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1.查看车辆的当前位置:通过手机APP,车主可以随时查看车辆的实时位置。这对于车主来说非常方便,可以随时了解车辆的位置信息,方便管理和监控。
2.设置电子围栏:手机APP还提供了设置电子围栏的功能。车主可以在地图上指定一个目标区域,设定一个围栏范围。一旦车辆脱离了该围栏区域,手机APP会发送警报给车主。
这样的功能在借车的时候非常实用。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设置电子围栏,确保车辆在指定的区域内。如果车辆脱离了目标区域,车主会立即收到警报通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例如联系车辆使用者或报警。
车机系统内置高德地图导航,支持在线联网,路况能够实时更新,能够及时的避开拥堵或者事故路段,随着未来软件的不断升级,红绿灯计时这个功能也会很快安排上。
通过车机系统,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车载屏幕控制家里的空气净化器、空调、电动窗帘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例如,在出门前可以通过车机系统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让车辆进入后温度更舒适;或者在离家时忘记关闭窗帘,可以通过车机系统进行远程操作,保护隐私和安全。
轩逸超混四驱周围提供AVM全景影像功能,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车辆周边影像,有点类似特斯拉的哨兵功能。
辅助:全功能L2级别辅助驾驶,效果不输新势力
通过一键开启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者可以将部分驾驶任务交给车辆来完成,有效缓解长途、城区日常通勤以及拥堵路段的疲劳。在直行和转向过程中,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始终保持车辆平稳居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可以在全速域内保持随时跟停的能力,即使在低速行驶或者停车时,系统也能够有效地支持驾驶者,提供更加轻松从容的驾驭体验。
ProPILOT 超智驾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一键开启,操作简便,全速域保持随时跟停,在直行和转向中一直较为平稳,而且车道保持动作不会过多的琐碎,能够在日常行驶中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
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运作是相对线性和平稳的,不会给驾驶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它使用车载传感器和雷达技术来感知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并根据实时的交通条件自动调整车速和保持安全距离。当前方车辆的速度增加或减小时,系统会自动加速或减速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在起步和刹停时,系统也会根据前车的动态调整车辆的起步和刹车力度,以实现平稳的驾驶过程。
当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系统同时开启时,车辆可以根据弯道的曲率自动调整方向。系统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头来感知道路的曲率,并根据曲率的变化调整车辆的方向盘转角,以确保车辆在弯道中保持稳定和平稳。
此外,当相邻车道有大车行驶时,车道保持系统也会自动识别并检测到大车,然后自动向车道的另一侧调整车辆的位置,以保持与大车的安全距离。这个智能的功能可以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驾驶的压力和疲劳感。
空间:“沙发”座椅,设计另有玄机
轩逸超混电驱的沙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厚坐垫,而是综合考虑了悬架、隔音、座椅等多个方面的优化。
首先,悬架系统在提供舒适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整悬架的硬度和减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路面颠簸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这样可以让乘客在行驶过程中感受到更加平稳和舒适的坐姿。
其次,隔音技术也是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关键。通过在车身和座椅之间增加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的干扰,创造一个更加宁静和舒适的乘坐环境。
此外,座椅的设计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轩逸超混电驱的座椅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的乘坐体验。座椅的材质和填充物的选择也经过精心考虑,以确保乘客在长时间乘坐时仍然感到舒适。
首先,轩逸超混电驱采用了成本更高的双层冲压下摆臂悬架,相比传统的单层冲压下摆臂悬架,双层冲压下摆臂悬架具有更好的刚性和减震性能,可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支撑和舒适性。
其次,悬架之间的连接点采用了大面积的橡胶衬套,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悬架传递给车身的噪音和震动,提升车内的静谧性和舒适性。
此外,轩逸超混电驱的轮拱采用全封闭的树脂材料,这种设计可以减少车轮飞溅的噪音和杂音,进一步提升车内的静谧性。
最后,减震和弹簧的行程也做得更长,这可以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和更舒适的行驶感受,同时也增加了底盘对冲击的抵抗能力。
轩逸超混电驱的座椅也是针对舒适性花了一些心思,大部分小伙伴以为单纯的软就是舒适,其实过分的软只会让座椅的支撑性不足,在驾驶时身体需要做更多的调整,反而会更疲惫。而轩逸座椅内部的填充物厚且软,座椅体积小且质量轻,具有不错的静压感,让乘客和驾驶员以最少的筋肉活动就能保持自然视物的姿势,安全舒适,使身体压力的分布不会妨碍血液循环,所以也就不会加速疲劳。
与此同时,轩逸超混电驱巧妙的将电池设计在前排座椅的下方,所以它的内部空间和燃油版完全没有区别,包括后备箱的空间也没有影响,而且还有备胎。不过这也造成一个小缺点,后排不能把脚伸进前排座椅下方,影响了一点后排乘客的坐姿。
轩逸超混电驱的后排座椅十分的宽敞,坐垫的长度达到了480mm,能够给身体一个良好的支撑性,同时内部横向空间达到了1400mm,即使同时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太拥挤,乘坐舒适性在同级别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
轩逸超混电驱后备箱的容积为546L,内部进深实测达到920mm,开口宽度1070mm,这个容积和进深已经接近了中级车的表现,在同级别中表现亮眼,而且它的后备箱开口高度达到560mm,放置一些大件也算是拿心应手。
混动系统:结构另辟蹊径,简单高效动力足
轩逸超混电驱采用了1.2L发动机、电动机、逆变器和动力电池等组件,并且发动机只承担发电作用,使得驾驶感受类似于一台纯电动汽车。
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同时,由于发动机只承担发电作用,减少了传统汽车发动机与轮系的连接,降低了传动系统的复杂性和能量损失。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类似纯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同时仍然具备发动机的发电能力,延长了续航里程。
因此,尽管轩逸超混电驱的大体结构相对简单,但其技术仍然具备优势,并且通过优化和协同设计,实现了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这使得轩逸超混电驱在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感受方面具备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把它的“三电系统”掰开揉碎了讲一下,日产轩逸超混电驱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首先就是电机,轩逸超混电驱这台电机最大功率100千瓦,峰值扭矩300牛·米,与海外日产的LEAF为同源发动机,技术方面可以进行1/10000秒的精确控制,这意味着它具备极高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这种精确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车辆的驱动效率,并且使得电动机能够更加高效地转化电能为机械能,从而提供更出色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与此同时,轩逸超混电驱的电机驱动效率达到了96%,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高驱动效率意味着电能的转化和利用更加充分,减少了能量损失并提高了整车的能效性能。这也是为什么轩逸超混电驱获得了沃德十佳专业高功率电动机的评价,这是对其技术和性能的认可。
尽管轩逸超混电驱的功率或许与燃油版轩逸1.6相近,但由于电动机的特性,尤其是低扭充沛的特点,它能够提供出色的加速性能和驾驶体验。这使得轩逸超混电驱在动力性能方面具备出色的表现,并被称为史上最强的轩逸。
轩逸超混电驱动力总成
其次就是发电系统,内燃机和发电机共同组成轩逸超混电驱的能量来源,代号为HR12的1.2升内燃机最大发电功率为53千瓦,热效率达到了43%。尽管内燃机的最大发电功率为53千瓦,但在日常行驶中轩逸超混电驱只需要较低的功率来满足动力需求,并且内燃机和电池能够共同合作,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提供全功率输出。这种设计使得轩逸超混电驱在能源利用效率和动力输出方面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EMU功率单元
电池,作为一台非插电式混动车型,轩逸超混电驱的电池容量为1.5千瓦时,虽然容量不大,但作为HEV车型已经足够。而且它的电池充放电功率倍率很高,是纯电车型的十倍。在日常行驶中,它的电池容量时刻保持在50-70%的容量之间,随时应对多种路况下的急加速动力需求。
作为一辆汽油电驱车,轩逸超混电驱确实是蝎子的尾巴独一份,这也导致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内燃机只当做发电机,这种能量转换真的节能吗?
其实我们常见的燃油车的发动机热效率普遍在35-40%左右,这还是最高的热效率,实际在日常市区行驶时远远达不到最高热效率,而且车辆运行的工况、有着频繁的加减速,实际上峰值热效率运行的区间非常的狭窄,这种能量损失要远比能量二次转换大的多。
而轩逸超混电驱的内燃机在启动之后就可以运转在高效区间,能充分发挥出43%的高效率,燃油经济性自然会更出色,即使相比丰田大名鼎鼎的THS动力分流混动也丝毫不惧,比较有意思的事,具有直驱的比亚迪秦PLUS DM-i、凌派锐混动在媒体高速能耗实测中竟然不如轩逸超混电驱省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超混轩逸的全场景下的燃油经济性。
从体验来看,轩逸超混电驱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改变驾驶习惯,与纯燃油车一样,只需要加油即可,没有所谓的续航焦虑以及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龙的情况。2.结构上简单,没有复杂的挡位以及离合器结构,是可预见的质量和寿命上更有优势。3.全时电驱的设计,不会出现普通插混车的顿挫问题,在动力上相比HEV车型有一定的优势。
和插混车型怎么选?
插混车在当下是消费者的一个热门选项,但是由于电池容量小、续航里程有限、充电慢等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充电困扰。一些商业充电桩可能会拒绝为油电混动或增程车充电,导致没有充电条件的插混车主只能一直以燃油车的方式行驶,从而影响了经济性。
相比之下,轩逸超混电驱没有这种顾虑。由于其采用了非插电式混动系统,不需要依赖外部充电设施,也不会占用过多的充电资源。它的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虽然相对较小,但在日常行驶中,它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灵活地调配内燃机和电池的能量,以满足不同驾驶需求。这使得轩逸超混电驱能够提供较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性能,而无需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与此同时,后期如果需要更换电池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轩逸超混电驱来说,由于其电池容量相对较小,电池更换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由于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轩逸超混电驱的电池寿命相对较长,不会频繁需要更换电池。
轩逸超混电驱在保留了燃油版轩逸的大空间和舒适座椅的基础上,通过混合动力系统的加入,提升了整体的静谧性、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可以使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更加静谧,同时在需要加速时能够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输出,使驾驶体验更加舒适和愉悦。
此外,轩逸超混电驱在智能驾驶辅助和车机智能互联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它配备了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它还拥有先进的车机系统,支持手机互联、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娱乐体验。因此,它是紧凑级HEV轿车中值得推荐的车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