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800V高压、没有250km/h的极速,没有能耗优势,没有全国无差别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没有惊艳的设计、没有惊喜的价格,极越01在2023年10月27日的上市发布会在汽车行业几乎没有泛起什么水花。既没有看到突破性技术进展,也没有看到亮眼的硬指标,更没有看到全面碾压对手的性能表现,极越的上市充斥着自嗨式口号。“没有展现中国科技公司百度的实力,说实话挺失望的” ——长沙一位资深新能源车主如是评价他对极越的看法。
“极越01只有Max,别人的顶配只是极越的标配”,3个版本,售价24.99-33.99万元。在极越01的上市发布会上,极越CEO夏一平兴奋的对着台下说到。
不过说这句话之前,夏一平可能没有关注过近一段时间车市新车的动向。因为就在不久前上市的智己LS6就已经采用了全系高配的产品配置策略,这种操作在今天其实并不鲜见。而且,比极越01更实诚的是,除了续航和动力根据车款不同有差别之外,LS6在其他配置上是真正做到了Max统一标准。极越01虽说都叫Max,但是除了动力续航不同,两款车之间的配置其实也存在不小差异。
譬如高配的Performance就比低配版车型多出了真皮座椅和通风、按摩,18扬声器音响以及香氛系统。不仅如此,在入门版车型的配置上,极越01也并没有比智己LS6更胜一筹。
所以“别人的顶配只是极越的标配”这话,夏一平显然说得不够严谨。不过这不重要,这不李想在MEGA发布前还说如果设计如网友爆料那般就要跳楼,结果他不也没跳么?普通消费者并不会关心车企高管说了什么天马行空的话,关键还是看你的产品够不够硬。
极越从立项到正式上市,沉淀了近3年时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夏一平坦言:“从2021年我们定义这一款产品的时候,我们从始至终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所以在价格、配置等方面,极越01都基于Model Y作出了很多相应的思考。
如果只是和Model Y做产品力上的对比,极越01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
首先,极越01的尺寸要比Model Y大不少。其车身尺寸4853mm×1990mm×1611mm,轴距达到3000mm;而特斯拉Model Y的整车尺寸只有4750mm×1920mm×1624mm,轴距为2890mm。
但在性能方面,极越01依然无法叫板特斯拉Model Y,无论是基础版还是高性能版本,无论是百公里加速、极速、能耗方面都不占优势。唯一的续航优势还是通过大电池实现的,作为一个新晋上市,且号称要对标特斯拉的选手,极越01的性能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至于设计和配置用料层面,极越01的优势就比较很明显了,这两项一直是特斯拉最弱的环节。
不过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功,其核心在于它已经在电动化领域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口碑,其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产品力只是特斯拉热卖的次要原因。虽然背后有吉利及百度的背书,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迟到的极越依旧是一个陌生人,在品牌影响力上显然无法同特斯拉相提并论。
说白了,极越想和特斯拉正面PK,但大多数用户可能并不会这么想。极越01上市后需要面对的对手,更多的还是中国品牌。而想要同国产电动车“卷”,极越01就需要足够多的产品爆点了。它有么?只能说很可惜,我们没有找到。
比如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800V平台开始逐渐普及的时候,甚至LS6都开始用上875V平台的情况下,后来的极越01全系依旧采用的是400V浩瀚平台。对此,夏一平的解释是“800V和400V的车对比充电效率,没有明显差别。用户找800V电桩浪费的时间,会比去找一个400V充电桩更多。”
不过他的这种说法我们不是很赞同,虽然目前800V的补能设施不多,可是根据我们实际用车体验来看,即便不是800V快充站,采用800V平台的产品也要比400V的电动车快不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800V补能设施必然会变得更完善。正所谓有备无患,买电动车的消费者买的是什么?是趋势和未来。没有800V,极越01很可能会刚上市不久就陷入落后的境地。当明年后年大家都用800V的时候,极越01的体验还能跟上行业的步伐吗?用户看着自己手里的极越01,会不会有种淘汰过时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800V产品在性能和续航方面也会比400V产品更强。
以LS6(其车长达到4904mm,比极越01还略大一点)为例,得益于875V平台的加持,它的零百加速就能干到3.48秒,极速能上到252km/h;但是极越01就只能做到3.8秒,200km/h。同样100kWh电池,LS6能干702公里;而极越01在加速、极速全方位落后的情况下也只能跑出660公里的成绩。
可以说在最核心的三电性能维度,极越01是全方位落后于LS6的。但是它的价格却比LS6高了一大截,特别是Performance版本,价差已经达到近5万元。价格高这么多,性能还不咋地,凭什么打动消费者。
这还没完,极越的高阶智驾是需要付费的,980元/月或49900元一次性随车买断(限时买断仅19900元)。而LS6目前则是包含在车价之中,这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实际价差还会更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极越01一共3款车型,但三款车型之间的差价却非常大,达到4.5万,目标人群表现不够清晰。此外,极越01的智能驾驶依靠“纯视觉”感知算法,这在国内车企中尚属首家,实际表现究竟能不能同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友商相抗衡亦待验证。如果不能达到华为的智驾水准,极越01还有什么卖点呢?难道是设计是座舱?不好意思,智己LS6和阿维塔11的座舱比你弱么?
诚然,极越01搭载的最新的高通8295芯片,同时其车外语音控车/泊车也属于一个特色功能。但是芯片这玩意很快就会被其它车企用上,仅凭这些想要弥补它在性能以及价格上的巨大差距,进而打动普通用户恐怕是不现实的。
而且除了Model Y和智己LS6,包括小鹏G6、极氪001、比亚迪宋L、别克E5乃至问界M7、岚图FREE这些车型也都会对极越01的生存产生威胁。面对它们的围剿,设计无亮点,三电性能比不过智己LS6,智驾又不能证明比问界强,价格还高,极越01到底还有多大的胜算呢?
按照夏一平的设想,极越01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月销量过万辆。坦白讲,极越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难度很大。除了需要强大的产品力做基础还需要完善的渠道、服务和营销体系支撑,而这些都是极越亟待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