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即可查看超2万篇专业优质汽车新闻。
拥有超1800位优秀创作者的汽车新闻展示平台。
账号登录
扫码登录
设置账号与密码
仅支持数字和字母,请勿使用标点符号,空格,中文字符,最多可输入20个字符
账户不能错在空格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密码不能存在空格
修改密码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微信
举报此文章
客服二维码
如需反应问题,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进行反馈

大众ID.7 VIZZION在纯电平台和电气架构方面更显纯粹与前卫

313阅读
更新于

20-25万级别的电动轿车市场上,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竞争对手,形成了一场备受关注的竞争。比亚迪汉EV以其中大型尺寸为卖点,致力于提供卓越的舒适感,而特斯拉Model 3则以其鲜明的科技属性而备受青睐。对于那些刚刚开始接触电动汽车的传统燃油车用户而言,大众作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最近推出的大众ID.7 VIZZION将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与前两者展开正面较量。

 

与比亚迪汉EV相比,大众ID.7 VIZZION在纯电平台和电气架构方面更显纯粹与前卫。采用先进的电动平台,该车型注重技术创新,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纯粹的电动汽车体验。这使得ID.7 VIZZION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彰显。

 

相对于特斯拉Model 3,大众ID.7 VIZZION在车内空间和舒适性方面更贴近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其车内设计注重宽敞感,提供更为舒适的座椅设计,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空间和乘坐体验的独特追求。这一设计理念使得ID.7 VIZZION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更具竞争力。最近,我们对大众ID.7 VIZZION 2024款PRO版进行了实地拍摄,以揭示其真实表现。通过实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款车型的外观、配置和性能。这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为直观的选择参考,使他们能够更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电动轿车。

 

大众ID.7 VIZZION搭载了大众的MEB纯电平台,定位于中级电动轿车。其车头相对较高,车身略显窄,正面观感带有一些SUV的氛围,这主要与底盘电池的较大厚度有关。外观设计延续了大众家族的风格,尤其是封闭式前脸,呈现出更为锐利的车鼻棱线,独特的贯穿式灯带和可点亮的车标,下方则是具有主动式格栅的设计,两侧通风道造型极为流畅,整体营造出一种微笑的设计感。

 

ID.7 VIZZION在外观方面全系标配矩阵式LED光源,这一设计不仅支持自动点亮功能,还具备自适应远近光切换以及转向辅助功能。这使得车辆在夜间行驶时更为安全,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整体来看,ID.7 VIZZION通过其独特而锋利的外观设计,以及先进的照明系统,展现了一种现代化和科技感并存的形象。

 

侧面设计极富流畅感,呈现出大抛物线式车顶的独特造型,形似一张挽弓,同时采用引人注目的黑白间隔装饰。腰线在车身中央部分呈下弯折的形态,仿佛一根被拉开的弓弦,展现出引人注目的张力感。前悬较短、后悬较长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姿态,使整车显得更具运动氛围。

 

在细节方面,外后视镜采用全黑涂装,为整体外观增添一抹神秘感。门把手设计为半隐藏式,不仅突显了整体造型的简约与时尚,也提升了车辆的整体美感。车底部则装配环绕式的立体裙边,不仅在审美上更具吸引力,而且展现出车身整体的稳重感,使整车更加耐看。

 

 

在尺寸方面,该车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4956mm、1862mm、1537mm,而轴距则达到了2965mm。这一轴距尺寸接近于中大型车的水平,呈现出强烈的分量感,相较于特斯拉Model 3整体尺寸更为宏大。与比亚迪汉EV相比,虽然车身更高、更窄,但在轴长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车辆的轴距尤为引人注目,其2965mm的轴距为整体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内部空间。这使得乘客在车内拥有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而相较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这一优势可能在行驶中更为明显。

 

19英寸的双色低风阻轮圈设计充满动感,为整车外观增添了独特的时尚氛围。轮胎规格为235/50 R19,胎宽适中,采用了优质的马牌ECO Contact 6系列产品,不仅具备较低的滚阻,同时还提供卓越的静音性能。这款车所配备的19英寸双色轮圈,不仅在外观上独具魅力,而且通过低风阻设计,为车辆提供了更为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这种设计不仅令整车外观更为运动感十足,同时也为驾驶者带来更为流畅的驾驶体验。轮胎方面,规格为235/50 R19,胎宽适度,能够在提供足够抓地力的同时,确保驾驶的平稳性。匹配了马牌ECO Contact 6系列产品,这一系列轮胎以其较低的滚阻和良好的静音性著称,为驾乘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安静的行车体验。

 

 

车辆的后部设计呈垂直状,车尾高度充足,呈现出豪华感十足的外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贯穿式尾灯,其独特的立体感使得整个车尾宛如展翼一般。这一设计不仅为车辆增色不少,同时也为其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冲击。车辆后部保险杠部分凸显出明显的外凸感,同时在黑色底裙上增加了红色贯穿饰条,使得整体外观更为动感和时尚。这一设计巧妙地丰富了车辆的层次感,为整体造型增添了独特的设计元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尾的设计不仅注重了外观的美感,同时也通过立体感强烈的贯穿式尾灯,呈现出了独特的时尚氛围。凸显的保险杠和红色贯穿饰条则在细节之处展示了设计的精湛和用心。

 

车内布局呈现出极具简约风格,紧密契合新潮时尚的设计理念。双层中控台别出心裁地融合了贯穿式出风口,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台面顶部采用软性塑胶,下方则运用高质超纤皮材质,磨砂手感使整体内饰更显尊贵。15英寸的中控屏巧妙居中设计,虽然屏幕看似较小,实际上内部隐藏了仪表屏,同时还配置了HUD屏,为驾驶者提供丰富的交互体验。这种设计不仅突显了科技感,也使得车内空间更为利落简洁。

 

扶手台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纯粹的储物空间,其平整化的装饰不仅提升了整体内饰的档次感,同时也增强了车内储物的实用性。这种巧妙的设计将储物与装饰完美结合,为驾驶者创造了更为整洁有序的驾驶环境。

 

仿皮材质方向盘触感十分舒适,尺寸合适,横幅上设计了丰富的按键,然而,操作上略显繁琐。在方向盘右侧后方,采用了大众独特的翻转式电子挡位,相较于传统的上下拉方式,虽然更为复杂,但成功避免了误操作的风险。同时,方向盘还提供了加热功能,为冬季驾驶提供了更加温暖舒适的体验。在方向盘的左侧横辐上,设计了用于控制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按钮。这一系统,即大众的Travel Assist 3.0系统,不仅拥有常规的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更新增了自动变道、自动泊车和记忆泊车等智能功能,使得驾驶过程更为便捷智能。这种升级不仅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也在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车辆采用了小尺寸的全液晶仪表屏,巧妙嵌入在台面内部,尽管显示信息相对简洁,但其清晰度卓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也成为标配,其成像尺寸达到了70英寸,投射距离达10米。这一HUD系统与导航信息相结合,使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更加直观地获得导航指引,极大地减少了因为走错道而带来的潜在问题。

 

全液晶仪表屏的设计既简约又实用,为驾驶者提供了清晰的驾驶信息。而AR-HUD系统的引入,不仅提升了信息展示的尺寸和投射距离,更使导航信息与道路实景更为完美结合。这种创新的HUD技术不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也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为智能化的行车体验。15英寸中控屏具备2K分辨率,不过仍可见边框较为宽大。最新的ID. OS 2.0车机系统相较于之前进行了全面升级,触控流畅度和联网速度均有显著提升,硬件集成程度也更高。语音系统方面,支持双音区识别、免唤醒词以及连续对话,实现了“可见即可说”的智能交互。导航系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不仅将导航画面提升至车道级别,还新增了充电地图功能,与剩余里程可联动提醒,使得使用更为便捷。引人瞩目的另一亮点在于空调系统的更智能化。通过利用阳光传感器,系统能够准确识别阳光的照射位置,并主动调节温度和风量以适应光照情况。此外,该系统还能够与车主ID联动,智能记忆不同乘客的空调偏好,使得驾驶体验更加个性化和贴心。

 

座椅选用了皮革和翻毛皮的混搭材质,双色搭配使整体座椅呈现出更强烈的运动感。座椅填充物软硬适中,坐垫长度充足,靠背提供出色的侧向支撑,同时搭载了2向电动腰撑,提供了高水平的舒适性。座椅设计充分考虑了舒适性和时尚感,采用皮革和翻毛皮的混搭展示出时尚运动的特色。填充物的软硬适中保障了长时间驾驶的舒适性,而坐垫的长度和靠背的支撑则进一步增强了座椅的贴身感。2向电动腰撑的加入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座椅调整体验。前排座椅通风与加热功能的引入,使得座椅在不同季节都能够提供理想的温度调节。这项设计不仅在寒冷的冬季为驾驶者带来温暖,也在酷热的夏季提供了舒适的凉爽感受。后排座椅选用了与前排相同的高品质材质,座椅填充物较为厚实,靠背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侧向支撑和轻微的腰部支撑,整体舒适性表现出色。在空间方面,以一位身高175cm的模特为例,腿部空间宽敞,可轻松翘起二郎腿,头顶空间也充裕,横向空间虽稍显局促,但地板平整。后排配备了地台式出风口和独立调节面板,车顶则采用全景天幕设计,颜色较深且隔热效果显著。此外,后排座椅还提供了加热功能,为乘坐者提供更为宜人的驾乘环境。

 

掀背式尾门展现出宽敞的开口设计,装备了感应开启的电动尾门,操作更为便捷。尾厢的常规容积达到521L,纵深和高度均表现出色。前端轮拱部分略显狭窄,而后端的宽度则更为充裕,为储物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尾门的设计不仅带有现代感,而且开口宽大,电动尾门的感应开启更是增加了实用性。尾厢容积的达到521L,使得储物空间更为宽广,纵深和高度的表现也使得装载更为灵活。前端轮拱部分虽略显狭窄,但后端的充裕宽度为携带更多物品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后排座椅支持4:6的比例放倒,但平整度相对较低,与地板之间存在一定高差。尽管在放倒座椅时存在一些不够平整的过渡,但这种设计仍然提供了更多储物空间的可能性,适应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品。

 

 

在动力系统方面,车系中不仅顶配车型提供了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其余车型都搭载了后置单永磁同步电机。150kW的总功率和310Nm的总扭矩虽然数值相对较小,但车辆的加速表现相对平稳,非常适合日常城市代步。续航方面,全系采用了84.8kWh的三元锂电池,后驱版CLTC续航里程达到642公里,四驱版为570公里。后驱版的能耗仅为13.7kWh/100km,与众多同级别电动车相当竞争。车辆还配备了支持100kW的快充技术,具备较为出色的充电速度。底盘设计中采用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挂的组合,注重了舒适性的调校。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在平直道路上对零碎振动的过滤表现得十分细腻,为驾乘者提供了更为愉悦的驾驶体验。此外,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也表现出较高水平。

 

 

2024年款AIR的指导价为22.7777万元,而首发版的指导价为23.0777万元,相较前者贵了3000元。在配置方面,座椅由仿皮升级为皮/翻毛皮混搭,内后视镜由手动防眩目升级为自动,轮圈也由18英寸升级为19英寸。而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升级点在于驾驶辅助系统的升级,从Travel Assist 2.0升级为Travel Assist 3.0。新系统新增了自动泊车入位、记忆泊车、自动变道辅助以及开门预警等功能。尽管升级花费不多,但这些功能却十分实用,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驾驶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升级是非常划算的。

 

 大众ID.7 VIZZION在整体定位上更偏向提供舒适家用驾驶体验,即便是四驱版的性能表现并不出众,对于特斯拉Model 3的用户群并没有过大的吸引力。我们观察到它与比亚迪汉EV的卖点有较大的重叠,相较于后者,ID.7 VIZZION在空间方面更为出色,数字交互体验和智能驾驶辅助同样表现不俗,只是在车厢豪华感方面稍显逊色。对于即将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用户而言,过渡到大众ID.7 VIZZION并不会带来太大的适应难度,也更容易在心理上得到接受。我们认为它有望吸引并分流一部分原本偏向汉EV的用户。

声明: 本文章由懂车大神平台作者提供,懂车大神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懂车大神网站立场,如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举报
0点赞
0收藏

更多文章

相关车型

全部文章

大神排行

全部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