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即可查看超2万篇专业优质汽车新闻。
拥有超1800位优秀创作者的汽车新闻展示平台。
账号登录
扫码登录
设置账号与密码
仅支持数字和字母,请勿使用标点符号,空格,中文字符,最多可输入20个字符
账户不能错在空格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密码不能存在空格
修改密码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微信
举报此文章
客服二维码
如需反应问题,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进行反馈
此作品在11篇文章中,排名第4

雷军,特斯拉“中国学徒”的称号戴的更牢了

434阅读
更新于

特斯拉用一场史无前例的车辆自主上门交付,再次刷新了行业认知。副总裁陶琳的微博记录下这颠覆性时刻:“全程无驾驶员、无远程操控,最高时速115公里。”

几乎在消息扩散的同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评论区——小米创始人雷军转发了陶琳微博并感慨:“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在很多领域引领了行业趋势,尤其是FSD。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这位刚刚用YU7创下三分钟20万订单神话的小米掌舵人,致敬姿态摆得极低!

回溯雷军与特斯拉的交集,“敬畏”二字贯穿始终。毫不掩饰持续追赶的决心。雷军对特斯拉的态度,有着清晰的时间刻度

2013年的朝圣,两度飞赴硅谷专程拜访马斯克,成为国内首批Model S车主。他事后坦言:“马斯克做的事,我们只能跟随”,惊叹于其敢在行业空白期押注未来的胆魄;

到2021年宣布造车时坦承“全球纯电车除特斯拉外都亏钱”,承认其盈利能力的独特性

再到如今YU7发布会上仍称Model Y为“史诗级神作”“全球销冠”,嘴上尊重,手上却直接亮剑,定价直降1万贴身肉搏向特斯拉发起挑战。十年间,敬畏中进攻已成雷军的肌肉记忆。

特斯拉FSD的纯视觉路线虽在华面临数据合规挑战,但其构筑的壁垒FSD纯视觉路线积累的十亿英里级训练数据形成算法厚度依然令人窒息,短期难以被超越。

Model Y仅凭62.5kWh电池实现593km续航的电耗控制能力(11.9kWh/百公里)碾压同级;更别提超5万根自建超充桩编织的护城河。

而雷军的致敬,绝非示弱。“学习”宣言背后,更像是小米精心设计的一场差异化作战。

当特斯拉坚持摄像头+AI大脑的极简主义,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方案,直指中国特有的“鬼探头”、无保护左转等复杂路况痛点。

特斯拉专注重构驾驶,小米则祭出“人车家全生态”。这种将汽车变为智能家居中控的生态黏性,是小米对抗品牌劣势的杀手锏。

回到价格上,YU7定价25万起比Model Y低1万形成精准卡位,却塞入96.3kWh电池、800V平台、Orin-X芯片。雷军用参数碾压换取用户容忍新品牌风险——毕竟,再理性的消费者面对比特斯拉便宜还配置更高足以动摇。

更深层的较量在于商业本质上的差异。特斯拉的无人交付秀,本质上宣告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蜕变为“自主物流单元”——消灭交付人工成本只是开始,马斯克规划的Robotaxi网络和无人货运车队,剑指车辆利用率革命。

每辆自动驾驶车更是实时路况采集器,全球数据反哺形成算法霸权。反观中国阵营,当特斯拉用FSD撬动价值链升级,多数玩家仍陷在“续航内卷”与“配置军备竞赛”中难以抽身。

雷军的致敬更像是对行业的警钟:单点参数的胜利无法撼动系统级壁垒。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需要更多技术原教旨主义,而非性价比捷径。

特斯拉描绘的是极致聚焦的“轮上机器人”未来,所有进化服务于驾驶本体;小米则依托“人车家全生态”,将汽车打造成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

前者追求极致聚焦,后者擅长生态无缝连接。

这场致敬与挑战并存的暗战,最终指向哪里或许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出行终局的想象力必将影响战局!

或许作为消费者该思考的是:不同科技巨头定义的未来里,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互动话题:          
1.未来十年,是特斯拉的“极致单品”定义行业,还是小米的“生态帝国”后来居上?您站哪一边?

2.小米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声明: 本文章由懂车大神平台作者提供,懂车大神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懂车大神网站立场,如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举报
0点赞
0收藏

更多文章

相关车型

全部文章

大神排行

全部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