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即可查看超2万篇专业优质汽车新闻。
拥有超1800位优秀创作者的汽车新闻展示平台。
账号登录
扫码登录
设置账号与密码
仅支持数字和字母,请勿使用标点符号,空格,中文字符,最多可输入20个字符
账户不能错在空格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密码不能存在空格
修改密码
请输入6-12位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微信
举报此文章
客服二维码
如需反应问题,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进行反馈

持续放血,比亚迪也扛不住了?

235阅读
更新于

近日,一张比亚迪内部通知在汽车行业疯传:7月1日起,所有限时促销政策全部作废。这家曾在5月23日率先宣布22款车型最高降5.3万的车企巨头,突然踩下了价格战的急刹车。

比亚迪的撤退并非孤例。此前被迫跟进的吉利、零跑等品牌,终端促销力度正在松动。这场始于2025年3月、由比亚迪挥舞“屠刀”掀起的血战,在持续百日后迎来戏剧性转折。

比亚迪的撤退早有征兆。在6月初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董秘李黔的发言耐人寻味:“比亚迪面对任何人掀起的价格战,我们玩得起。一样的,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规模提升,把这些所产生的价值反馈给用户”。

“玩得起”却选择不玩,背后是来自三重压力的集中爆发。

此前中汽协痛批价格战引发行业恐慌;次日工信部明确整治“内卷式竞争”;6月初中汽协再发紧急倡议,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虚假宣传。要技术不要倾销”的导向清晰可见。

2025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渗透率超40%,但全行业利润率跌破3.9%,不到燃油车时代的一半。长安汽车净利润暴跌35.4%,北汽蓝谷每卖一辆车亏5万,经销商龙头中升集团销量增4.6万辆,收入反降111.7亿。

比亚迪自身也扛不住持续放血。尽管1-5月销量达176.34万辆(+38.7%),但550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32%。而持续降价对品牌价值的伤害更难以量化——汉DM-i车主提车半月遭遇万元降价,残值瞬间蒸发15%。

这场百日混战留下的不止是降价标签,更是从工厂到消费者端的系统性创伤。质量防线率先失守。某品牌车门密封胶条从5mm减至3mm;车载芯片从高通8155降级为国产低算力芯片;更有车企为降本,将零件电容从3个减为1个,“能熬过保修期就行”。

当然,比亚迪的急刹车绝非认输,而是作战路线的主动切换。技术降本正取代粗暴降价。通过自研电池和DiPilot智驾系统,比亚迪2025年单车成本已降超10%。其垂直整合生态展现恐怖效率。

海外市场成为新利润池。1-4月海外销量28.61万辆(+110%),在意大利、英国超越特斯拉登顶。欧洲版海豹售价较国内高50%,这部分利润有效反哺国内战场。随着匈牙利工厂投产及柬埔寨基地运转,比亚迪海外目标80万辆(占总销量14.5%)的战略正打开新局面。

尽管取消“一口价”,但以旧换新政策保留,显示比亚迪意图引导消费向置换升级转移。

比亚迪撤退不意味战争结束。库存高压仍是悬顶之剑。

4月全国经销商库存突破350万辆,新能源积压85万辆。吉利、零跑等虽未官宣跟退,但终端优惠已现松动,行业默契正在形成。

当全行业利润率跌破4%,所谓的“全球第一”不过是流血换来的虚名。行业比拼的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更不可替代。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

声明: 本文章由懂车大神平台作者提供,懂车大神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懂车大神网站立场,如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举报
0点赞
0收藏

更多文章

相关车型

全部文章

大神排行

全部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