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度大电池的增程车
作者|秦章勇
当一位从红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急先锋,尝试向更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会交出怎样的产品?
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场赌上品牌荣誉的关键之战。于市场而言,太多选手等待出牌,本就拥挤的高端市场,从不缺挑战者,对于公司本身来说,进军没有涉足过的陌生市场,本就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零跑尝试把这种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甚至让自己牢牢掌握主动权。

10月16日,黄浦江畔的浦东美术馆,零跑发布了旗舰D平台,推出了该平台下的首款车型D19。用朱江明的话说,在这里发布D19,就是为了门当户对。
这是一款全尺寸SUV,定位是30万级产品,当然,按照零跑的策略,价格大概率会有惊喜。
D平台是零跑成立十年来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作为旗舰产品的D19 ,自然承载了不少全新技术。
比如增程车型,搭载了全球最大的混动电池包——80.3度,纯电续航超过500km,同时具备40升小油箱和800V快充。
一台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比大多数纯电车都要高,这意味着D19完全可以当作纯电车来用。

纯电版本的性能更突出,用的是115kWh电池包,宁德时代混合电芯,CLTC纯电续航超过700公里,三电机版本系统功率540kW,轮端扭矩8770N·m,零百加速3秒级,而增程版的400kW功率和7850N·m扭矩,也可以实现4秒级的零百加速。
同时D19又是“一身名牌”,采用了双SA8797舱驾一体芯片方案、米其林低滚阻低噪音轮胎、博世R-EPS转向、大陆MKC2线控制动、孔辉双腔闭式空悬等,很多零部件都来自顶级供应商。
一向被认为是短板的智能驾驶,这次零跑也在D平台满血落地了,双8797芯片的系统算力达到了1280TOPS,可实现端侧大模型智能座舱和VLA辅助驾驶功能,在软硬件的加持下,零跑也实现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通行。
今年1-9月,零跑累计交付395516台,连续7个月月交付量居新造车势力第一。今年上半年,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也创下历史新高。
从车圈透明进化成任何车企都无法忽视的选手,零跑的核心逻辑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全域自研实现了成本的极致优化。

发布会后,超电实验室和其他媒体与零跑CEO朱江明、高级副总裁曹力、副总裁周颖进行了深度沟通,以下是对话节选(有删减)。
Q:零跑对明年的预期怎样,如何继续保持目前增长劲头?
朱江明:对2026年我们充满期待,除了很有竞争力的已经发布的B系列,还有Lafa5、C系列产品以外,明年我们会推出D系列的2-3款产品,还有A系列的2款产品,2026年是零跑整个产品最大的一年,我相信零跑整个销量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Q:零跑的股价现在被低估了吗?
朱江明:我觉得市场定价肯定有他的合理性,至于低估还是高估,那是投资人自己去判断的,但零跑也不是要追求去维护股价,我们只是说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自己整个零跑的业绩。
Q:怎么在保证用顶级供应商的情况下,保证车辆的成本价?
曹力:大家知道,我们一直在强调全域自研,核心技术是我们零跑自己的,我们可以快速让供应商跟我们一起匹配,做出最适合这个系统性能的设定和配置。而且供应商也看到我们的技术实力和发展空间,大家愿意来跟零跑一起打成战略合作的关系,把成本效率做到最高,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朱江明:我们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上的创新,达到在不牺牲性能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很好的成本结构,这也是零跑能够把产品成本做优秀的主要原因。
Q:现在零跑有点当大哥的感觉了,您当大哥的感受怎么样?
朱江明:我想借用任正非先生的一句话,当然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说:从来对成功视而不见,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困难,因为我们还没有这个资格。蔚小理、哪吒、威马都当过,这个不奇怪。一时的领先这个很正常,汽车行业是一个长期马拉松,谁能够跑到终点现在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去改变我们的不足,发扬我们的长处,才能跑到终点。

Q:“9系”其实是非常激烈的豪华之争,D19制胜的关键是什么?
朱江明:D系列不是豪华车,但我们D系列的配置会非常高,我们只是这样的定位。
D系列跟C系列、B系列是一样的,只是说配置更高、尺寸更大、性能更优异的零跑系列产品。零跑没有把它定位成自己是豪华、奢侈品,而是一个更高配置的产品,所以更契合对品质的追求。
Q:现在已经卷到80度大电池了,在增程里面放进一个大电池应该是不小的挑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曹力:首先在策略上,我们想让用户尽可能多地用电,因为用电的体验和经济性是最好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要解决一年偶尔一两次要回趟老家或者出趟远差。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把排气管集成到门槛梁里面,这是在物理层面上做的非常大的突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把原来自己首发的CTC首次应用在了增程车型上,让它没有电池的上盖,把集成度做得更高,在这个空间里面布下了80多度电。
Q:朱总对利润率尤其是盈利情况怎么看,未来会不会有改善的规划?
朱江明:零跑始终坚持做大众化的产品,坚持追求不是很高的毛利,我们是靠规模。今年上半年仅仅过了盈亏的平衡点,因为我们今年的研发投入相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过了这个平衡点以后,我相信今年下半年零跑盈利我们也有了信心,一定会进一步提升。 随着零跑规模越来越大,我相信未来的盈利能力一定是可期望的。
Q:接下来会有很多品牌推出大电池产品,我们如何在这么多产品中保持优势?
朱江明:对于增程行业,我在很多场合很早就讲了,增程车型未来数量不一定会很多,也不一定会很快增长,只有那些不差钱,希望多掏1万多块钱去买一个发动机加增程器这样的用户,他觉得为了保证春节回家无忧,不要排队充电,我愿意多花1万多配一个增程器,而平时他需要符合纯电模式的需求。
我一直说纯电一定是未来最大量的方向,增程是那些不缺钱、更高配置的车才会用的一种形态。
Q:产能的准备如何?海外工厂现在大概进度是多少,有没有可能把这台车放到海外去?
曹力:工厂产能这块我们目前是严格按照产量规划来走,目前还是非常顺利,能够保障未来的销量目标。D19是全尺寸非常大的车,在海外的量不会太高,特别是像欧洲市场更多的是小车为主,我们不会优先把D系列在海外投产。如果有这个需求的话,我们只会说在国内生产,海外主要是以出口的形式。

Q:零跑的智驾,相比第一梯队或者头部玩家相对有点滞后,这种情况在D19身上会不会有所改善?
曹力:我们原来的策略不是说一定要去做尝鲜带头的,我们在智驾上是紧跟随的策略,目前为止所有业内大家关于智驾的技术方向,都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了,我相信按照我们的计划,明年上半年D系列会做到第一梯队。
朱江明:很多技术零跑都不是跑得最快的,包括800V高压。我们启动应该算是最晚的一个,但是到今天为止,800V高压上车,数量最多的应该是零跑。我们的C系列C11、C10、C16全部用上了800V的碳化硅高压快充。因为零跑体系化的能力,我们全自研的能力,当某个技术一旦成熟,一旦能够给用户带来好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快速上车、快速应用。